德国设计的成功之道

众所周知,德国设计工业赢得全球赞誉,究竟该国在设计教育和体制方面,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?本刊邀请熟知德国设计行业,本身也是产品设计师的梁国辉,为我们剖析德国设计的成功之道。

越南华侨梁国辉精通德语、英语、越南语及简单中文,祖藉广东东莞。他在18岁时移居德国学医,现长居于德国慕尼黑。除行医之外,梁国辉亦是业余的产品设计师,设计家具及灯饰等产品。
半年前,梁国辉看到德国小型设计公司因缺乏人脉,难以打开中国市场,于是计划在中国设立一家代办德国设计的公司,名为“German Design Group in China”,联络处设在佛山的广东工业设计城。该公司负责十多家德国设计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联络工作,他们都以中小企业为主,分别从事建筑、时装、布料、家具、腕表、灯饰、汽车及产品设计等,也有一家设计火车头的公司。梁国辉表示,由于中国政府近年在基建上的投资巨大,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均认为现时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。
普通设计师生存空间有限
多年来作为业余的产品设计师,梁国辉不讳言普通设计师的生存空间有限。梁表示德国的设计行业流行“以大欺小”,大企业很多时候为了打击同业,会进行恶意并购,务求将中小型公司的产品专利据为己有。
现时欧洲专利注册机构European Patent Office审核注册产品是否值得取得专利。如产品的创意成份较低,可申请较低级的专利(low level patent),注册费较便宜。设计师一般会以“切件”的形式保护专利,如一张椅子所涉的专利可达十多个。不过,大部分在欧洲承认的专利只承诺保护20年,产品的名字及商标则可永远受保护。
受到专利保护就可入禀法院起诉侵权者,但欧洲产品在中国要受到保护,必须同时向中国的专利局申请,费用相对便宜,但专利侵权执法难度较大,很难对侵权者作出检控。
强调实用性
不论来自世界各地,设计的教育及研究均需要常识基础,但不同国家及文化的着眼点不同。德国设计非常重视实用性,善于从简单的概念衍生出伟大的设计。这种思维上的优势主要来自:1) 早已普及的大学教育;2) 着重思维、解决问题的训练而不强调背诵;3) 政府在经济上的充分支持及鼓励。
梁国辉认为,即使其他国家如日、韩等对设计研究都有很高的水平,可是他们的走向偏重发展产品的形态和色彩,并不断钻牛角尖,在功能性方面的要求不及德国设计。
梁国辉也认可“抄袭”是学习的第一步,并表示德国的设计当初也来自英国,同理,中国的设计工业亦一定会沿袭这个模式发展。只是中国人的教育必需从思路上改变。他表示在德国的基础教育中,非常鼓励学生凭空构想事物的解决方法,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。
德国不论在科学及设计上给民间研究的支持都非常大。着名的研究机构包括Max Planck Institute及Fraunhofer,他们所聘用的精英科学家,很多成为诺贝尔奖得奖者。Fraunhofer有政府的资助,专门发展对实际应用的研究。
梁国辉重申,设计能否成功,关键在于设计者的思考模式,能否打破常规,不断创造出新意念。

转载请注明: 转自中国塑胶原料之家 http://www.su-jiao.com/news/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su-jiao.com/news/show-11877.html

免责声明: 本文 德国设计的成功之道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中国塑胶原料之家无关。中国塑胶原料之家网所转载的内容,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!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,请与我们联络

塑胶原料之家,专业塑料网站、原料报价网站,免费发布塑胶供求信息。塑胶原料之家为您提供塑料供应、塑料求购、塑料行情、塑料展会、塑料原料资讯服务。

2008-2015 塑料|塑胶原料|物性表大全|UL黄卡|SGS报告查询|最新价格--塑胶原料之家

沪ICP备15027283号-4